台灣 - 官方部落格

為台灣開設的繁體中文網誌,Google的最新消息、產品技術情報都在這裡

國際事實查核日:閱讀新聞報導的技巧、青年查證挑戰賽

2022/03/31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Facebook
Google
標籤: 不實資訊 , 事實查核 , GNI , Google News Initiative , Google新聞 , Google新聞倡議計畫

138 則留言 :

  1. 黄進國2022年4月13日 凌晨4:07

    黄進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22年4月13日 下午1:53

      事實查核是綠營搞出來的,專門查核對手的造謠,放寬自己的造謠。綠營當時還讓tvbs假裝支持藍營,其實很容易判斷,當中天被綠營利用新聞局不核發執照,不能繼續在52台報導,為何tvbs可以?因為它是表面支持藍,暗中支持綠,而只要影響綠營選票的大事,tvbs必然幫綠。被爆料綠營完全掌控媒體之後,綠營進化了,從完全掌控媒體,變成放寬媒體批評自己不痛不癢的新聞,只有影響選票的大事才掌控。

      刪除
      回覆
        回覆
    2. .2022年4月13日 下午1:59

      事實查核是綠營搞出來的,專門查核對手的造謠放寬自己的造謠。綠營還讓tvbs假裝支持藍,當中天被綠營退出電視台,為何tvbs可以?因為它是表面支持藍暗中支持綠,只要影響綠營選票的大事tvbs必然幫綠。被爆料綠營完全掌控媒體後,綠營進化了,只掌控影響選票的大事的假自由民主😏
      最後google刪除不了我的言論,我可以去tiktok繼續爆料,哈哈。結果你們的事實查核只是被打臉。

      刪除
      回覆
        回覆
    3. .2022年4月13日 下午2:23

      google刪除不完我的言論的,因為我同時在line和tiktok爆料,哈哈。你們晚上也天天盯著我加班嗎?只要爆料遲早有人看見,我還能將這些打字列印散播給各大縣市的其他政黨候選人,讓他們的人手幫忙爆料。告訴你們,就是我專門挖洞給綠營跳的,我最了解綠營的爛和偷偷摸摸的手段😆😂🤣

      刪除
      回覆
        回覆
    4.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2:44

      你把綠營改成藍營也不違和阿

      刪除
      回覆
        回覆
    5. .2022年4月13日 下午2:46

      綠營言論自由管制的真相爆料:從以前我就直白的告訴一堆政黨高層我是台灣人但是幫助中共,綠營開始害怕,然後招募駭客唐鳳,偷偷監視全台灣網路,而我其中一點爆料教中共,只有懲罰或者獎勵單一一種是不夠的,必須懲罰和獎勵同時存在,因為人是會計算利益得失的生物,所以利用得到+和失去-來產生更大的差距。於是綠營偷走之後,也用這招掌控懲罰所有的不聽話的商人和媒體老闆,所以這是台灣媒體言論自由被掌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我說明了我的謀略和幫助中共強大然後教中共怎樣統一後清算綠營,所以綠營很害怕統一,先把恐懼種子種下。第三步教中共團結國家才會強大,於是綠營偷走文章之後利用掌控企業掌控媒體聽話,開始利用媒體洗腦造謠,轉移焦點,模糊焦點,找藉口理由,派網軍假裝紅粉,假裝藍粉,假裝台灣民眾黨的白粉,派人混進各大網站當管理員,然後檢舉帳號,刪除留言,灌水,將討厭的留言沉下去洗下去,新聞替換,甚至綠營駭客偷偷進入我的信箱,以為刪除進入痕跡有用,結果google自動簡訊通報被我抓包,甚至綠營駭客偷偷進入我的其他帳號偷改密碼以為我就不能爆料了,結果只要申請忘記密碼又拿回來了。其實帳號再創就好。甚至綠營每次在我告訴中共手段,挖坑給綠營跳,綠營就會利用掌握全台灣人民個資開始假裝詐騙騷擾電話嘟一聲後就掛斷,殊不知我有統計頻率,於是又被我爆料給紅藍白綠四大黨。綠營怕被爆料,於是利用駭客指定攔截google信箱封包傳輸,於是又被我抓包,因為攔截傳輸所以系統沒有回信。哈哈。我看以後綠營又在作假進化假裝其他政黨系統回信了,然後又等著欠我修理爆料了,哈哈。😆😂🤣

      刪除
      回覆
        回覆
    6. .2022年4月13日 下午2:54

      刪除留言沒用的那些話早就複製了,所以隨時可以列印散播,不信?複製貼上給你看:綠營言論自由管制的真相爆料:從以前我就直白的告訴一堆政黨高層我是台灣人但是幫助中共,綠營開始害怕,然後招募駭客唐鳳,偷偷監視全台灣網路,而我其中一點爆料教中共,只有懲罰或者獎勵單一一種是不夠的,必須懲罰和獎勵同時存在,因為人是會計算利益得失的生物,所以利用得到+和失去-來產生更大的差距。於是綠營偷走之後,也用這招掌控懲罰所有的不聽話的商人和媒體老闆,所以這是台灣媒體言論自由被掌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我說明了我的謀略和幫助中共強大然後教中共怎樣統一後清算綠營,所以綠營很害怕統一,先把恐懼種子種下。第三步教中共團結國家才會強大,於是綠營偷走文章之後利用掌控企業掌控媒體聽話,開始利用媒體洗腦造謠,轉移焦點,模糊焦點,找藉口理由,派網軍假裝紅粉,假裝藍粉,假裝台灣民眾黨的白粉,派人混進各大網站當管理員,然後檢舉帳號,刪除留言,灌水,將討厭的留言沉下去洗下去,新聞替換,甚至綠營駭客偷偷進入我的信箱,以為刪除進入痕跡有用,結果google自動簡訊通報被我抓包,甚至綠營駭客偷偷進入我的其他帳號偷改密碼以為我就不能爆料了,結果只要申請忘記密碼又拿回來了。其實帳號再創就好。甚至綠營每次在我告訴中共手段,挖坑給綠營跳,綠營就會利用掌握全台灣人民個資開始假裝詐騙騷擾電話嘟一聲後就掛斷,殊不知我有統計頻率,於是又被我爆料給紅藍白綠四大黨。綠營怕被爆料,於是利用駭客指定攔截google信箱封包傳輸,於是又被我抓包,因為攔截傳輸所以系統沒有回信。哈哈。我看以後綠營又在作假進化假裝其他政黨系統回信了,然後又等著欠我修理爆料了,哈哈。😆😂🤣

      刪除
      回覆
        回覆
    7. .2022年4月13日 下午3:02

      在爆料一點給深綠的鐵粉知道,我本身反藍也反綠,藍綠其實根本不愛民,因為跟綠營鬥,所以知道綠營高層的黑心。我只說:你們深綠是為了反藍才支持綠。但是綠營為了瓦解藍營讓綠營永久執政,除了掌控媒體還吸收藍營,今天你們反藍是因為藍營很多垃圾出包上新聞的大事,我只說:如今的綠營不僅有綠營的黑心出賣自己人(那些不用我再次爆料了吧!一堆人都知道了),還有綠營學中共的管控言論自由和強迫教召上戰場替綠營高層死,捍衛既得利益者,還有藍營的垃圾都吸收進來。現在的綠營已經擁有三大政黨綠粉最討厭的要素了。綠營鐵粉為何還要支持綠?😒自己動腦好好想想並且授權所有人散播這篇文章和這份思想,瓦解垃圾綠營跟腳。🤭👍

      刪除
      回覆
        回覆
    8.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53

      你他媽要吵到什麼時候,你就繼續活在相信民進黨才是超級大魔王的世界吧,我們正常人自己會查證資訊,不像你,有夠可悲

      刪除
      回覆
        回覆
    9.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10:13

      你現在就受不了了 以後中共匪畜統治那還得了~加油 慢慢帶風向喔~

      刪除
      回覆
        回覆
    10. 匿名2022年4月14日 下午2:38

      請問是在這裡練習嗎

      刪除
      回覆
        回覆
    11. 回覆
  2. 黄進國2022年4月13日 凌晨4:08

    謝謝各位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22年4月13日 下午1:59

      事實查核是綠營搞出來的,專門查核對手的造謠放寬自己的造謠。綠營還讓tvbs假裝支持藍,當中天被綠營退出電視台,為何tvbs可以?因為它是表面支持藍暗中支持綠,只要影響綠營選票的大事tvbs必然幫綠。被爆料綠營完全掌控媒體後,綠營進化了,只掌控影響選票的大事的假自由民主😏

      刪除
      回覆
        回覆
    2. .2022年4月13日 下午2:15

      在爆料一點:直接告訴你綠營的手段,綠營為了跟中共比較,所以怕勞工靠腰綠營不如中共,於是綠營減少商人稅收,然後逼迫調高薪資,但是這些都是犧牲許多開支,綠營刪除許多開支預算,而有些對人民有利益的開支綠營犧牲掉了,因為反正人民不知道,而綠營卻又把錢拿去買美國淘汰二手軍武,花錢給媒體老闆洗腦人民帶風向,僱用網軍(中國和台灣人口比例去算網軍比例和薪水,台灣網軍比例反而高,薪水也高,所以綠營最浪費,綠營對人民最不利)。
      而中國無法給予那些是因為中國投資大量的金錢在研發成本,短期無法讓人民獲益,而長期下來對中國人民才是真正的好😏🤭😆😂🤣所以綠營只會做表面功夫,胳膊外彎出賣台灣幫助老外,出賣勞工幫助商人😏🤭😆😂🤣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回覆
  3.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清晨6:27

    謝謝,以後大家在網路上發言的權利會消滅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Zack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0

      事實真相跟發言權是兩碼事,你哪裡有問題?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1:20

      讚

      刪除
      回覆
        回覆
    3. 蝗蟲的部落格2022年4月13日 上午11:25

      嘿咩,根本沒衝突,根據假消息的發言算什麼發言,只是以訛傳訛。

      刪除
      回覆
        回覆
    4. J.W. Chen's blog2022年4月13日 上午11:43

      你所謂的大家可能定義跟一般人不同

      刪除
      回覆
        回覆
    5. square2022年4月13日 中午12:54

      笑死~ 那你去中國阿~ 看是誰消滅誰~

      刪除
      回覆
        回覆
    6.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04

      造謠不是言論自由。

      刪除
      回覆
        回覆
    7.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04

      造謠不是言論自由。




      刪除
      回覆
        回覆
    8.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32

      你已經馬上示範假消息的最好範例!

      刪除
      回覆
        回覆
    9. .2022年4月13日 下午3:37

      呵呵,改成登出後別人就看不到我的文章,愚蠢的手段欠爆料

      刪除
      回覆
        回覆
    10.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晚上7:41

      012345678910

      刪除
      回覆
        回覆
    11. 回覆
  4.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清晨6:28

    這個不太妙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31

      對共產紅媒不太妙?哈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5. 生氣2022年4月13日 清晨7:46

    網路管制開始了嗎?
    在台灣這種東西『事實查核中心』...去查一下股東和管理者就知道這是外圍側翼...
    google你們也生病了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Zack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1

      本來就有管理,現在針對假訊息做查證又哪生病了?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3

      如果要網路管制,直接學微博封鎖帳號、管控評論不就好了,何須要大家學習事實查核?Google上正反兩面資訊幾乎都找得到,我想你才病了,連中文理解能力都出現偏差

      刪除
      回覆
        回覆
    3. Zack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5

      讚啦!

      刪除
      回覆
        回覆
    4.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中午12:32

      叫民主國家用極權國家方式管理,你真天才

      刪除
      回覆
        回覆
    5.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33

      網路管制?你有打出任何字找不到相關資料?
      軟體APP無法使用被管控?
      請不要又是政治立場發言, 假消息無誤!!

      刪除
      回覆
        回覆
    6.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52

      你他媽要吵到什麼時候,你就繼續活在相信民進黨才是超級大魔王的世界吧,我們正常人自己會查證資訊,不像你,有夠可悲

      刪除
      回覆
        回覆
    7. 回覆
  6.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清晨7:49

    打擊異己,消滅不同意見的作法終於不再裝了嗎?這不是專制政權體制下才有的產物嗎?google也要開始當幫兇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0

      邏輯錯亂..假新聞查證和言論管制是不一樣的.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中午12:00

      所以我說你是俄羅斯派來台灣,要反對烏克蘭到底的臥底,你就是囉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中午12:25

      讚

      刪除
      回覆
        回覆
    4. square2022年4月13日 中午12:55

      好喔~ 我說你是共匪~ 你就承認吧~ 反正不用查核對吧~ 笑死~

      刪除
      回覆
        回覆
    5.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35

      你認為查證的論述有錯請你提出正確的資料與證據, 一昧的使用這種政治性發言
      就是假消息標準示範!!

      刪除
      回覆
        回覆
    6. 回覆
  7.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上午8:12

    該查 讚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8.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8:13

    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9.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8:20

    確實網路充斥著太多假訊息,道聽塗說,製造假新聞,斷章取義,甚至網路霸凌....
    但這些審查者是否中立,客觀, 不被收買?

    回覆刪除
    回覆
    1. 鬍子老爹 棟良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37

      另一個可怕是政府就是假訊息製造工廠,歷史常常是由掌權者所寫作的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10.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8:48

    網路亂象就是一堆假新聞多到讓你看不清事實真相,但你不看這些假新聞又跟世界脫節,所以早該管了啦,不信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這六年尤其最亂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47

      近幾年假訊息真的滿天飛,不信去看一下自家長輩的群組就知道有多精彩,有管道可以查證是必要的,但也真的是要呼籲這個查核的平台要客觀中立(唉不過說到要中立就會有人要哭說這都是側翼blablabla)針對事實查核一律不要該,會覺得那些都不是事實的話,可能你平常就活在謊言中了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11.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上午8:48

    。。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1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8:56

    假新聞查證和言論管制是不一樣的...怎麼還有人扯為一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33

      就有一群不知所云,整天國X黨萬歲、中國第一的人呀!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39

      就是說每,那些出來哀號的是不是感覺被人踩到痛點阿,以後不能亂說話了覺得很生氣?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41

      認同!只要平時不亂說話及蓄意風向製造混亂,那對於假訊息的查核怕什麼

      刪除
      回覆
        回覆
    4.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下午5:03

      而且一堆機器人留言的,真的越看越煩,自己沒素質不用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一群悲哀的無腦人......

      刪除
      回覆
        回覆
    5. 回覆
  13.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08

    把總統府查一查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14.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18

    覺得該給老一輩的參加 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15. 跑堂2022年4月13日 上午9:19

    這個才是散佈假訊息大本營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Zack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2

      你怎不說LINE跟臉書是大本營?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5

      Google散佈假消息= =? gmail會告訴你假訊息?google引擎強迫你搜尋假的關鍵字?你才是造謠仔吧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8

      google雖然散播很多假消息,
      但同樣也能查到很多闢謠的,但如果你一直都剛好誤信假消息,
      那可能是自己要檢討一下。

      刪除
      回覆
        回覆
    4. 回覆
  16. spring2022年4月13日 上午9:22

    事實由誰認定呢?
    查核中心又是誰呢?
    而且很多假訊息就是官方故意放出帶風向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7

      有各種查證,真相會越查越明,如果是暫時無法查證的,
      就先持保留態度,自己查證,不亂轉傳。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8

      所以才要學會查核事實阿,這不是一個是非、選擇題,而是一個申論跟思辨的過程,如果每個人都會去思考,去質疑,而實務上有一些第三方平台內容稽核都是一般網友,而不是中心化的某些人,而所有人也都能對那些稽核給予有效/無用增加公信力

      刪除
      回覆
        回覆
    3. .2022年4月13日 下午2:17

      事實查核是綠營搞出來的,專門查核對手的造謠放寬自己的造謠。綠營還讓tvbs假裝支持藍,當中天被綠營退出電視台,為何tvbs可以?因為它是表面支持藍暗中支持綠,只要影響綠營選票的大事tvbs必然幫綠。被爆料綠營完全掌控媒體後,綠營進化了,只掌控影響選票的大事放寬其他的批評,除非真的被踢爆才媒體應付一下報導然後最後靠媒體找藉口理由或者轉移焦點的假自由民主😏

      刪除
      回覆
        回覆
    4.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51

      你他媽要吵到什麼時候,你就繼續活在相信民進黨才是超級大魔王的世界吧,我們正常人自己會查證資訊,不像你,有夠可悲

      刪除
      回覆
        回覆
    5. 回覆
  17.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28

    最會散播假消息的,現在反過來要做事實查核?作賊的喊捉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33

      所以你要改用其他搜尋引擎了嗎?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42

      同上 所以你要改用其他搜尋引擎了嗎?

      刪除
      回覆
        回覆
    3. Zack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3

      你去用百度吧!包你滿意!

      刪除
      回覆
        回覆
    4.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5

      google雖然散播很多假消息,
      但同樣也能查到很多闢謠的,但如果你一直都剛好誤信假消息,
      那可能是自己要檢討一下。

      刪除
      回覆
        回覆
    5. 回覆
  18.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上午9:34

    假新聞查證這是大開一個方便之門, 絶對不能實施.

    回覆刪除
    回覆
    1. Zack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4

      哩勒工三小朋友⋯?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19.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0

    明明有些東西就是假訊息,卻有些人無限上綱到政治思想,真的無語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20.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5

    一堆邏輯錯亂的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9

      確實 有些言論真的看了十分傻眼 明明是兩回事卻要通通扯在一起 ==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12

      重點是這邊明明是GOOGLE官方,除了Google新聞是擷取很多在地新聞
      不然根本不會有什麼"訊息",搜尋引擎、Gmail要怎樣feed假新聞
      感覺有些人是看到關鍵字特地來帶風向的XD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回覆
  2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9:57

    還有一些人寧願去相信Line或是FB上傳的假消息,對官方的假新聞查證系統卻是完全不信,我真的沒辦法想像這些人的腦袋是用什麼東西做的欸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22. 123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09

    烏克蘭的布查事件 不查 不准查 我說了算 然後利用這件事道德綁架全世界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23.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25

    這個和言論管制混為一談的人,我想這些人都是相信地平說的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24.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27

    你們如果真的去看事實查核中心的內容,你會發現大多是對民進黨有利的查核。

    回覆刪除
    回覆
    1. 緋色2022年4月13日 上午11:00

      笑死 怎麼不說國民黨都在放假消息出來給民進黨反駁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30

      請舉例,而非這樣很簡略帶過!
      你大可以舉證去推翻這樣就是典型的假消息來源, 單純就是政治性發言!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51

      你他媽要吵到什麼時候,你就繼續活在相信民進黨是超級大魔王的世界吧,我們正常人自己會查證資訊,不像你,有夠可悲

      刪除
      回覆
        回覆
    4. 回覆
  25.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29

    年齡可以放寬嗎 XD
    我也想參加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26.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30

    集中式的"事實查核"就是....真理部啊,它決定了哪一則是謠言哪一則不是、一般議題都中立但選舉拉鋸時會開特例,大家有常接觸議題攻防的話都很清楚背後是怎麼一回事吧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27.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33

    支持,但要公允!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28. 說實話讓人不舒服2022年4月13日 上午10:36

    請問誰來查核「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是否正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4日 下午1:22

      歡迎成立「查核事實查核中心是否正確中心」,自己下去做查核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29. Lee de2022年4月13日 上午11:43

    虛假的世界,誰是球員,誰是裁判?
    不要玩火玩到燒了自己才是真的!
    微軟現在已經徹底軟了,谷哥哪天沈入谷溝的日子也近了嘛?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0. Ryan2022年4月13日 上午11:51

    自由也須伴隨著責任,我想推行網路實名制才是防堵假消息的起點。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1. 梅格斯.安傑尼爾2022年4月13日 上午11:57

    查証,那誰是裁判?是誰說了算? XD
    這不過是管制手段的前奏曲罷了(笑)。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2.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中午12:28

    4%、韓粉又在崩潰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3. 台丸狼2022年4月13日 下午1:02

    我體驗了一次綠粉們管制言論自由的力量.
    現在只能服從黨,相信黨.真的.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4.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下午1:18

    風扇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5.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27

    你/妳有自由發表言論,甚至於轉述文章資料但必須有明確出處或引用,而非現今台灣社會這種聽說轉傳沒有任何依據就只想認同自己政治立場的攻擊言論或假消息.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6. hjfrank2022年4月13日 下午1:29

    這樣做很好,
    善盡查證事實的責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50

      你他媽要吵到什麼時候,你就繼續活在相信民進黨才是超級大魔王的世界吧,我們正常人自己會查證資訊,不像你,有夠可悲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37.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37

    108課綱爛。
    學習歷程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7:04

      google官方關課綱屁事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38.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1:41

    1. 新聞來源為何?

    確認新聞來源。找不到原始來源、或無法查證的新聞內容,請勿分享。

    2. 這個來源值得信任嗎?

    越是特殊離奇的報導內容,越是需要附上嚴謹證明。請搜尋具有公信力的媒體、或政府網站等「官方」資訊來源,查找可供佐證的文章資訊,並觀察文章當中是否提供資料來源、相片和影片的連結。

    3. 誰是「專家」?

    確認這些主張是否源自該領域公認的權威人士,並且在瞭解他們發表的意見和論述同時,觀察是否還有來自其他角度的觀點。

    4. 該報導是否要求我採取某些行動,例如要求按讚、分享、訂閱或購買商品?

    一些特別聳動的話題會帶來很高的社群互動價值,因此常有人單純為了營利的目的而發布這類內容。

    5. 內容是否駭人聽聞、或試圖激起恐懼或仇恨?

    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會為了傷害或誤導他人,而散布可能有不良意圖的不實資訊,因此在分享資訊前,務必先三思!

    看不懂中文很難!!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39.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2:09

    事實查核本來就很重要,且不要拿它跟言論管制相提並論。
    後者是你打從一開始就沒辦法發出相關的言論,或是發出後馬上就被刪除。
    前者是就算該訊息被發現是假訊息,如果發布者沒有自行刪除或是因為其他因素被消除,還都會一直存在的。
    因此我們假設現在的政府在進行言論管制好了,不論訊息是真是假,現在在這裡留『政府就是流出假訊息的幕後使者。』『Google跟政府勾結要來箝制言論自由。』的留言,在一瞬之間就會被刪除,因為對政府不利。

    很好笑的是,生活在網路世代的我們,人人都可以是事實查核者,就連我現在所說的這些,也可能被認為是假的、不專業的(雖然我真的不是專業人士,這也是我認為的定義),你也可以拿你認為的證據來反駁我,但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理性,且有偏向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物的傾象,在這點上爭吵又會吵不完,也就算了。
    總之看到一篇新聞,不論該篇新聞與你的立場相不相符,或多或少先抱持著存疑的態度,後續端看你要等事實查核機構的報導,自行去查證事實真相,還是就這樣左耳進右耳出,甚至你要盲從、打死也不相信(雖然這樣對你自己一點益處都沒有),這都是你自己的自由,因為這是你我的權益。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40. xfrankx832022年4月13日 下午2:1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是一個笑話,「台灣適時查核忠心」還差不多。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41. .2022年4月13日 下午2:27

    事實查核是綠營搞出來的,專門查核對手的造謠放寬自己的造謠。綠營還讓tvbs假裝支持藍,當中天被綠營退出電視台,為何tvbs可以?因為它是表面支持藍暗中支持綠,只要影響綠營選票的大事tvbs必然幫綠。被爆料綠營完全掌控媒體後,綠營進化了,只掌控影響選票的大事放寬其他的批評,除非真的被踢爆才媒體應付一下報導然後最後靠媒體找藉口理由或者轉移焦點的假自由民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2:46

      就只會一句話是真的可悲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夜晦遊魂2022年4月13日 下午2:57

      真的

      刪除
      回覆
        回覆
    3. Ruby2022年4月14日 凌晨12:44

      建議不要用Google,不要上YT,不要用Gmail,不要在這洗留言,都知道了綠色組織了還在敵營裡?趕緊逃出去吧

      刪除
      回覆
        回覆
    4. 回覆
  42. 夜晦遊魂2022年4月13日 下午2:58

    這裡怎麼一堆水軍跟洗板仔??

    回覆刪除
    回覆
    1.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下午3:20

      贊同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43. 學習電子報2022年4月13日 下午5:25

    古聖賢說過:「結黨必營私」,黨派初期成立,都是為國為民,但當黨派形成氣候,掌控財富、權勢時,就會有許多誘惑,有些人的初心就這樣變了。甚至有些小人看黨派有錢有勢有資源,就會混入黨派,努力的爬上高位掌權後,想方設法讓黨派成為自己圖利的工具。

    所以,結黨最後必會營私。

    而同黨派就會掛上自己人的包袱,自己人貪污、做錯事,同黨的人不會也不敢出面指責,還會幫忙護短,最後整個黨派就開始走向腐爛。

    甚至自己身處黨派重位,基於人的自私,有幾個人真的會扶持為國為民的能人,都嘛扶持自己的小孩、親戚,出來接替自己從政,運用自己在黨派的影響力,讓權力世襲。

    黨派就像「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能臣還是奸雄,全看皇帝的能力,而黨派是治國還是亂國,重點也在人民是否擁有智慧。

    愚民多,那麼黨派就會腐爛,愚民少,黨派就不敢隨便亂搞。

    台灣會亂,黨派惡鬥是事實,但重點在於愚民太多,盲從、沒有具備對事實的思考能力,人民雖然有投票權,但對候選人又認識多少,以外貌、以黨派在選人,怎麼可能選出對國對民有利的政治人物。

    事實查核,提升人民查核事實,人民也要多去反思,並提升自己對事情真偽的判斷能力,這樣台灣才能進步,也才能真正迎來民主,而不是走向黨治。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44.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5:34

    點進來看看這個活動,滑到底下看留言才發現原來民進黨強到可以買下google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6:44

      弄反了,谷歌真正的上級機構不是什麼alphabet,而是某強國政府(強調一下,是目前全球最強的那個)。該國政府意圖控制臺灣言論,而民進黨只是參與其中的共犯罷了

      刪除
      回覆
        回覆
    2. Ruby2022年4月14日 凌晨12:43

      大美帝控制言論不好嗎?還是你想學對岸連64當日都無法發聲?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回覆
  45.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5:46

    我的博士是真的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46.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6:38

    duckduckgo是不錯的選擇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47.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6:39

    都在洗版啊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48. 匿名2022年4月13日 下午6:43

    我都懷疑很多留言的人都精神錯亂,你如果不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不要看,煩死了。
    我看很久{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他們根本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我甚至敢打賭你們這些{腦補陰謀論者}根本沒看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貼文。
    連看過都沒有,就只會在那邊打嘴砲,信不信由你。
    事實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根本就是非營利機構,竟然還有人扯股東。
    更何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根本不只是有政治事實查核,還有科技、生活、偏方闢謠、科學研究,又不是只有政治。
    沒看過,就別在那屁!!!!!!!!!!!
    不相信的話,就自己去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內容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49.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7:03

    建議Google台灣先訓練員工事實查核能力
    不要YouTube上整天放一堆詐騙影片
    :)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50.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7:05

    別只會在那邊打嘴砲
    有本事你們先看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內容,再提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不公正的證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46

      我想跟這些人說,覺得查核不公不會自己下來做喔?很多查核平台是可以公眾參與的你們不知道嗎?上上網敲敲鍵盤,就這麼簡單!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5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7:07

    我都懷疑很多留言的人都精神錯亂,你如果不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不要看,煩死了。
    我看很久{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他們根本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我甚至敢打賭你們這些{腦補陰謀論者}根本沒看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貼文。
    連看過都沒有,就只會在那邊打嘴砲,信不信由你。
    事實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根本就是非營利機構,竟然還有人扯股東。
    更何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根本不只是有政治事實查核,還有科技、生活、偏方闢謠、科學研究,又不是只有政治。
    沒看過,就別在那屁!!!!!!!!!!!
    不相信的話,就自己去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內容
    別只會在那邊打嘴砲
    有本事你們先看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內容,再提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不公正的證據
    公不公正自己看了就知道,又不是思覺失調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31

      讚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40

      說得很棒

      刪除
      回覆
        回覆
    3. 回覆
  52. 魚2022年4月13日 晚上8:35

    總有人故意扯上政治,胡亂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43

      沒錯,真是受不了這種網路風氣,偏偏這些人又無法可管,稍微怎樣了又大叫沒有言論自由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53.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晚上8:39

    Google、Fb、youtube這些公司都是有錢就可以收購的!也就是有奶就是娘。誰說他們po出來的就是百分百公正。這年頭連媒體都無法公正了。所以,你的意思是有錢人就是百分百公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8:41

      當然不可能百分百公正,所以才要查核啊,少在那帶風向

      刪除
      回覆
        回覆
    2. 回覆
  54.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晚上9:22

    查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55.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晚上9:26

    不是言論自由嗎???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56.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9:33

    怎麼報名?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57.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晚上9:35

    洗版的是這麼怕被查喔,笑死。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58. Lee de2022年4月13日 晚上9:41

    當媒體都成了政府的狗,政府就是土霸王,ˇ官逼民反的日子不遠了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59.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晚上10:07

    好好笑 底下留言到底在幹嘛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0. Unknown2022年4月13日 晚上10:09

    很多看看就好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1. 峰2022年4月13日 晚上10:11

    查核訊息送審,要等確認真假訊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2. 匿名2022年4月13日 晚上11:13

    Ministry Of Truth Taiwan?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3. Ruby2022年4月14日 凌晨12:42

    覺得Google也是民進黨派出來的建議不要用Google,不要上YT,不要用Gmail,不要在這洗留言,都知道了綠色組織了還在敵營裡?趕緊逃出去吧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4. Unknown2022年4月14日 上午8:29

    what....這裡留言的人大部分是白癡還是什麼 怎麼有人會覺得事實查核是有問題的??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5. Unknown2022年4月14日 下午1:50

    ....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6. 匿名2022年12月3日 下午3:12

    Fed Chairman ยูฟ่า1688 Jerome Powell said 123goal in a speech Wednesday ufabet เข้าสู่ระบบ ทางเข้า that the Fed could ลิงค์รับทรัพย์ pull back on the pace of its UFA1688 aggressive rate hikes 123goal as soon as December. ufa1688 While Powell has stressed the 123VEGA importance of not relying on one เครดิตฟรี particular data point, Thursday’s inflation สล็อตออนไลน์ reading likely confirms that plan.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67. slot4d2022年12月13日 下午3:45

    Slot4d Paling Gacor Situs4d 2023 https://joannabriggs.org/bola/situs-slot4d/

    回覆刪除
    回覆
      回覆
新增留言
載入更多…

  

訂閱

標籤


  • #
  • #Access
  • #Ads
  • #AerialView
  • #AI
  • #AlloyDB
  • #Android
  • #Android #Google #Android12L #tablet #foldable
  • #Android #Google #Android13 #DeveloperPreview
  • #Android #Google #Android13 #tablet #Android12L
  • #Android #Google #NearbyShare #iPhone #emoji #LiveTranscribe #GrammarCorrection #PortraitBlur #GoogleTV #GoogleAssistant #NearbyShare #DigitalWellbeing
  •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Google #Duolingo #Rovio #Snapchat #Activision Blizzard
  • #App
  • #BestOfPlay
  • #BetterTogether
  • #BigQuery
  • #Carbonfootprint
  • #confidentialcomputing
  • #ConfidentialVMs
  • #covid-19
  • #Data
  • #Developers
  • #FastPair
  • #FinancialAds
  • #G-PlayerOne
  • #GamesConnect
  • #GCP
  • #GKE
  • #Google
  • #Google Assistant
  • #GoogleAdManager
  • #GoogleAds
  • #GoogleAdsAcademy
  • #googleclassroom
  • #Googlecloud
  • #GoogleFlights
  • #googleforeducation
  • #Googleforstartups
  • #GoogleMaps
  • #googlemeet
  • #GooglePlay
  • #GoogleSearch
  • #GrowwithGoogle
  • #Gsuite
  • #Innovation #GoogleforStartups
  • #InternationalWomensDay #IWD #Google #WomenTechmakers #GoogleDoodle
  • #iOS
  • #iPhone
  • #Maps
  • #ML
  • #MSME
  • #PostgreSQL
  • #ProjectHatcher
  • #ProjectKepler
  • #Safety
  • #SafetySection
  • #Search
  • #Security
  • #ShoppableAds
  • #Shorts
  • #Startups
  • #Sustainability
  • #theanywhereschool
  • #TPUv4
  • #Workspace
  • #YouTube
  • #YouTube年度排行榜 #YouTube
  • #YouTubeBrandCast
  • #YouTubeKids
  • #YouTubeShorts
  • #zerotrust
  • 3D數位典藏
  • 人工智慧
  • 大學交流計劃
  • 不實訊息
  • 不實資訊
  • 不實廣告
  • 中小企業
  • 內容調控
  • 公共政策
  • 世界旅遊日
  • 付費功能
  • 加密金鑰
  • 永續發展
  • 企業消息
  • 企業跨境關鍵報告2.0
  • 再生能源
  • 危機
  • 同志遊行
  • 在地社群
  • 地方新聞
  • 多元包容
  • 多元平等包容
  • 安全中心
  • 安全晶片
  • 安全搜尋
  • 安全與隱私
  • 安檢
  • 年度搜尋排行榜
  • 收益
  • 自動檢舉
  • 伺服器
  • 低碳
  • 即時轉錄
  • 事實查核
  • 亞太區
  • 兒少網安
  • 兩步驟驗證
  • 垃圾郵件
  • 居家娛樂
  • 招募
  • 社區公益
  • 社群
  • 社群規範
  • 洪水預報
  • 研究報告
  • 研究補助
  • 研發基地
  • 旅遊
  • 校園徵才
  • 海底電纜
  • 紓困基金
  • 假新聞
  • 國立台灣美術館
  • 培訓
  • 基礎建設
  • 密碼管理
  • 彩虹路線
  • 救援基金
  • 淨零減碳
  • 視訊會議
  • 視訊會議安全性
  • 創作者
  • 創作新秀
  • 創新與科技
  • 博物館
  • 媒體識讀
  • 智慧台灣
  • 硬碟
  • 硬體
  • 硬體開發
  • 詐騙廣告
  • 量子電腦
  • 開發者
  • 雲端
  • 雲端人才
  • 雲端區域
  • 飯店
  • 搜尋
  • 搜尋引擎
  • 新冠肺炎
  • 新冠病毒
  • 新創公司
  • 新聞
  • 新聞發布商
  • 新聞業
  • 新聞業緊急援助基金
  • 新聞實驗室
  • 新辦公室
  • 經濟貢獻
  • 資料中心
  • 資料中心,基礎建設
  • 資料外洩
  • 資料安全
  • 違規收視率
  • 零售商
  • 零售業
  • 電腦科學
  • 實習
  • 監督式服務
  • 竭盡能源
  • 網路安全
  • 網路基礎建設
  • 網路釣魚
  • 遠距工作
  • 遠距教學
  • 遠距學習
  • 遠距辦公
  • 廣告
  • 廣告安全
  • 廣告政策
  • 影音
  • 影音創作
  • 數位人才
  • 數位人才探索計劃
  • 數位公民
  • 數位行銷
  • 數位素養
  • 數位教育
  • 數位學習
  • 數位學程
  • 數位轉型
  • 數據分析
  • 獎學金
  • 線上同步教學
  • 機器學習
  • 環保
  • 環保永續
  • 聲音擴大器
  • 擴增實境
  • 職場文化
  • 藝術與文化
  • Accessibility
  • Action Blocks
  • ads
  • AI
  • AMP
  • Android
  • Android 11
  • Android 12 beta
  • Android Auto
  • Android Dev
  • AndroidAuto
  • AndroidWorks
  • Anthons
  • AoG
  • Apricot
  • AR
  • AR擴增實境
  • B2B
  • BeyondCorp Enterprise
  • BigLake
  • BigQuery
  • BigQuery Omni
  • browser
  • CBPR
  • Chrome
  • Chrome OS
  • Chromebook
  • Chromecast
  • CircularEconomy
  • circularity
  • Cloud
  • Cloud Next
  • Cloud Next 20'
  • Cloud Next OnAir
  • Cloud Security
  • Confidential Computing
  • Confidential VMs
  • ConfirmingGrossRevenue
  • Covid-19
  •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中小企業,Google Ads,Google地圖,遠距辦公,Google商家,Google搜尋, Chromebook,Google Cloud
  • CovidCard
  • Creator on The Rise
  • crises
  • Data analytics
  • Data Cloud
  • Developers
  • DigitalWallet
  • Discovery AI
  • DoubleClick
  • Education
  • EIE
  • Emergency relief fu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Family Link
  • FanFest
  • Feature Drop
  • G Suite
  • GAAD
  • Gayglers
  • GCCF
  • GCP
  • Gmail
  • GNI
  • Go Export
  • Good Cloud
  • Google
  • Google 雲端
  • Google 廣告
  • Google Ads
  • Google Analytics
  • Google AR
  • Google Assistant
  • Google Campus
  • Google Center AI
  • Google Chat
  • Google Classroom
  • Google Cloud
  • Google Cloud 機密運算
  • Google Cloud BI
  • Google Cloud Confidential Computing
  • Google Cloud Next
  • Google Cloud Platform
  • Google Cloud Recap
  • Google Distributed Cloud
  • Google Docs
  • Google Doodle
  • Google Drive
  • Google for Education
  • Google for Small Business
  • Google for Startups
  • Google for Taiwan
  • Google Home
  • Google Lens
  • Google Maps
  • Google Meet
  • Google News
  • Google News Initiative
  • Google Pay
  • Google Photos
  • Google Pixel
  • Google Play
  • Google Podcasts
  • Google Search
  • Google Shopping
  • Google Tensor
  • Google TV
  • Google VR
  • Google Workspace
  • Google Workspace for Education Plus
  • Google.org
  • Google大學交流計劃
  • Google文件
  • Google日曆
  • Google台灣
  • Google地球
  • Google地圖
  • Google安全中心
  • Google助理
  • Google我的商家
  • Google表單
  • Google相片
  • Google相簿
  • Google航班
  • Google智慧台灣
  • Google智慧鏡頭
  • Google街景
  • Google街景服務
  • Google雲端硬碟
  • Google搜尋
  • Google新聞
  • Google新聞倡議計畫
  • Google新聞實驗室
  • Google試算表
  • Google孵創計畫
  • Google廣告
  • Google購物
  • Google簡報
  • Google翻譯
  • Google繪圖
  • Google藝術與文化
  • GoogleAdManager
  • GoogleAds
  • GoogleAI
  • GoogleAssistant
  • GoogleDiscover
  • GoogleFit
  • GoogleforStartup
  • GoogleforStartups
  • GoogleforTaiwan
  • GoogleHealth
  • GoogleLens
  • GoogleMarketingPlatform
  • GoogleNest
  • GoogleNewsInitiative
  • GoogleOne
  • GooglePay
  • GooglePixel
  • GooglePlay
  • GoogleSearch
  • GoogleTV
  • GoogleWallet
  • Grow with Google
  • GSuite
  • Hangouts
  • Hardware
  • innovation
  • IO
  • Jamboard
  • Jetpack
  • Journalism
  • Kotlin
  • LGBTQ+
  • Live Transcribe
  • local news
  • Looker Studio
  • MadebyGoogle
  • MadeOnYouTube
  • Maps
  • Matter
  • Merchant Center
  • Misinformation
  • ML
  • MUM
  • MyAdCenter
  • Nest
  • NestAudio
  • News Lab
  • NextBillionUsers
  • Nightsight
  • OpenSource
  • OpenTitan
  • OSS
  • Pixel
  • Pixel 6a
  • Pixel 7
  • Pixel 7 Pro
  • Pixel Buds
  • Pixel Buds A-Series
  • Pixel Buds Pro
  • Pixel Buds Prod
  • Pixel Watch
  • Pride at Google
  • Privacy
  • Recommendation AI
  • Reliability
  • Retail
  • Safety
  • SceneExploration
  • Search
  • Security
  • Shelf Checking AI
  • Silicon
  • Skillshop
  • Sound Amplifier
  • startups
  • StartupSchool
  • StreetView
  • super thanks
  • sustainability
  • Taiwan Pride Parade
  • TensorFlow
  • Think with Google
  • ThinkCommerce
  • ThinkwithGoogle
  • Tpark
  • TPU
  • Transformation Cloud
  • Travel Insights
  • Vertex AI
  • Vertex AI Model Registry
  • Vertex AI Vision
  • Vertex AI Workbench
  • VR
  • VVR
  • Wear OS
  • Wear OS by Google
  • WearOS
  • Year in Search
  • YouTube
  • YouTube Brandcast
  • YouTube Kids
  • YouTube on TV
  • YouTube Shorts
  • YouTube合作夥伴計畫
  • YouTube年度排行榜
  • YouTube創作者
  • YouTube創作者學院
  • YouTube監督式服務
  • YouTube影音
  • YouTubeGaming
  • YouTubeKids
  • YouTubeLearning
  • YouTubeRewind
  • YouTubeShorts
  • YouTubeShortsFund
  • YPP
  • Zero Trust


過去文章


  •     2023
    • 1月
  •     2022
    • 12月
    • 11月
    • 10月
    • 9月
    • 8月
    • 7月
    • 6月
    • 5月
    • 4月
    • 3月
    • 2月
    • 1月
  •     2021
    • 12月
    • 11月
    • 10月
    • 9月
    • 8月
    • 7月
    • 6月
    • 5月
    • 4月
    • 3月
    • 2月
    • 1月
  •     2020
    • 12月
    • 11月
    • 10月
    • 9月
    • 8月
    • 7月
    • 6月
    • 5月
    • 4月
    • 3月
    • 2月
  •     2019
    • 12月
    • 11月
    • 10月
    • 9月
    • 8月
    • 7月
    • 6月
    • 5月
    • 4月
    • 3月
    • 2月
    • 1月
  •     2018
    • 12月
    • 11月
    • 10月
    • 9月
    • 8月
    • 7月
    • 6月
    • 5月
    • 4月
    • 3月
    • 2月
    • 1月
  •     2017
    • 12月
    • 11月
    • 10月
    • 9月
    • 8月
Follow
請到Google產品論壇提供您寶貴的意見!
  • Google
  • Privacy
  •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