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我們正式啟動「Google智慧台灣 (Intelligent Taiwan) 計劃」,以人才、經濟、生態系三大主軸幫助台灣朝向人工智慧發展,並且在過去幾個月中,透過Google數位學程台南實體空間啟用、YouTube教師研習營、數場機器學習論壇,以及今天正式展開的「Google AI 創新研究營」,逐步落實我們對於培育台灣智慧人才的承諾。


Google AI 創新研究營正式展開
(由左至右)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簡立峰、科技部部長 陳良基、AI 創新研究中心推動辦公室主持人 林永隆、Google AI 首席科學家 紀懷新





響應去年底科技部所宣布的「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計畫」,我們邀請包括Google AI首席科學家紀懷新在內駐英、美等地的Google AI專家專程訪台,替臺大、清大、交大、成大四所AI創新研究中心超過百位的教師與學生帶來量身打造的培訓內容,幫助台灣優秀的AI學術人才建立產學間的知識交流,並推動台灣的AI研究進展與人才培育。此外,我們也將安排多場AI專題演講,探討包括自然語言處理、醫學影像深度學習應用、強化學習 (Reinforcement Learning)、推薦系統(Recommendations Systems),以及機器學習在Google雲端的應用實例等多個AI領域相關主題。為了幫助台灣AI研究學者熟悉Google線上機器學習開源資料庫TensorFlow,我們設計了全天的「TensorFlow初學者實作應用工作坊」,讓研究人員學習透過這項工具來建構各自的AI應用、並且加速研究的時程。




除了強化台灣頂尖AI科技研究動能,我們也積極推動AI教育的普及化,在今年推出了Google AI全球線上資源「機器學習速成課程 (Machine Learning Crash Course,簡稱MLCC) 」的中文化內容,並已在五月份於台灣北、中、南各自舉辦三場Google AI教師研習營,吸引 180 多位擁有資訊、電機等相關領域背景的大專院校老師參與,參與的教師們可將研習營所習得的AI知識以及MLCC的免費資源帶給更多學生 。透過這些具廣度的AI人才培育計畫,我們期許能提升台灣在全球AI趨勢下的競爭力。




非常感謝科技部與台灣四所AI創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讓我們能在今年夏天展開AI創新研究營,幫助已在人工智慧領域耕耘的研究人員,進行更深度的交流與培訓。台灣深厚的硬體實力眾所皆知,但軟體人才也具有很大的潛力,尤其AI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奠基於AI研究人員的投入。我們希望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在Google推動人工智慧前進的AI專家同事們,能與台灣優秀的AI領域研究人才面對面、手把手進行知識與技術的交流,藉此提升台灣年輕AI科學家的研究動能,以及與國際研究主題接軌的機會,甚至將AI連結到台灣的產業鏈。



本文作者: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簡立峰